句容市地处苏南地区,长江流域经济开发带,东连镇江,西接南京,东北依长江并与扬州隔江相望,距上海200公里,是南京的东南门户,素有“南京新东郊、金陵御花园”之美誉,是长江三角洲一座集港口、工业、商贸、旅游为一体的新兴城市。全市总面积1387平方公里,常住人口62.5万。
句容于西汉元朔元年(公元前128年)置县,迄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,是江苏省最早建县的13个文明古县之一。1995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,成为国务院最早公布的对外开放地区之一。
句容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、国家级生态示范区、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、国家卫生城市、国家环保模范城市、中国草莓之乡、江苏省文明城市、全国文化先进县(市)”。境内气候温和,山水秀丽,人文荟萃,名胜古迹众多,有道家“第一福地、第八洞天”国家5A级风景区——茅山;“律宗第一名山”国家4A级风景区——宝华山;江苏”九寨沟”——九龙山。南朝辟邪石刻、赤山湖国家级湿地公园(旅游度假区)、句容茶博园、农博园、天王樱花园、后白岩藤农场、边城等旅游景区也闻名遐迩。
句容市辖3个街道办事处?(崇明街道,华阳街道,黄梅街道),7个镇,3个开发区管委会(句容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、赤山湖管理委员会、茅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),20个重点乡镇工业园区,15个国有农林场圃。
句容自然资源丰富。境内水源充足,水质良好,水域面积30万亩,长江岸线5公里多,境内有中小型水库(湖)76座,大小河道44条,四通八达,为航运、发电提供了条件。可供排灌、养鱼综合利用。鱼、虾、毛蟹、珍珠等水产养殖已形成一定规模。句容市境河流分属秦淮河水系、太湖水系和长江水系。
全市土地面积1100万亩,“五山一水四分田”是句容地形地貌总的特点。在138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,低山区约占16%,丘岗地占71%,平圩区占13%。耕地面积72.2万亩,其中水田占72.2%,旱地占27.8%,人均耕地1.42亩。
句容是江苏省林业生产重点市,有林面积达40万亩,木材蓄积量80万立方米。用材林有杉、松、棣等,经济林有油桐、板栗、青梅、葡萄、柿、桃等270多种,是江苏省林业生产重点市。茶叶、草莓、裘皮、四季鹅是句容的四大特产。茶叶 “金山翠芽”、“茅山长青”和“宝华玉笋”等皆为中国名茶。“金山翠芽”获国家金奖,被列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。葡萄已形成葡萄生产基地,“继生”、“丁庄”葡萄远近闻名。花卉 有80多个优质花卉品种,是全国重要的出口花卉生产基地。宝华山植被保存较好(自然保护区2080亩,吃不尽的天宁米,烧不尽的华山柴),有124科、352属、525种,宝华玉兰尤为罕见;茅山有中草药750多种,仅《本草纲目》就收录有380多种。茅苍术、太保黄精、彩色苗木等。
句容境内现已探明的矿藏有20多种。金属矿主要有钼、铜、金、银、铁、铝、锌,非金属矿主要有硫、磷、大理石、石灰石、膨润土、红柱石等。矿床点分布广,储量大,易开采,具有投资少、见效快等特点。其中膨润土矿品位高,储量达1.5亿吨,被列为全国第二大储区。优质石灰石储量达20亿吨,且含钙量高达55%以上。此外,还有储量可观的黄砂、红砂等。
句容市区位优势明显,基础设施完善,水陆空立体交通格局已经形成。2015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达2498公里。其中,高速公路52公里。主要铁道线路有沪宁铁路、沪宁高铁、宁杭高铁、沪宁沿江城际高铁。境内有高铁站1座,地铁站1座,火车站1座。西去南京禄口国际机场行程仅29公里,东到上海虹桥机场也仅2个半小时。上海、南京国际机场共有300多条空运航线,直达国际97个城市。长江东西流向流经句容北部,拥有一座年吞吐量100万吨的港口(句容港务处位于桥头镇江边的内河大道河,与长江深水段贯通,承担煤炭和水泥、砂石等建材的装卸),句容还紧靠镇江港和南京港,两港均属国际型长江大港。
经济发展成效明显。2015年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68.5亿元,增长10%;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0.01亿元,增长11.7%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548元,增长8.3%;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55元,增长9.2%。三次产业协调发展。第一产业特色鲜明。已形成了茶叶、草莓、花卉、水蜜桃、葡萄、无花果、茅山老鹅等众多农副产品基地,逐步形成了区域化、规模化、产业化、专业化、生态化生产格局。2015年年完成农业增加值41.32亿元,按可比价计算,增长4.4%。现代农业扎实推进,获得“全国新型农民培训示范试点县”称号,天王镇创成全国重点林木种苗示范基地,天王有机农业产业园创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,“戴庄经验”在全省推广。第二产业增长平稳。境内工业门类齐全,拥有机械、化工、建材、轻工(包括服装、玩具礼品、五金工具)等传统产业,并发展起了自行车、电子、新材料等新型产业,轻工类玩具出口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,在全国也有较高的知名度。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385.98亿元,同比增长8.8%;完成工业增加值300.07亿元,同比增长10.2%。第三产业步伐加快。全市服务业发展对促进经济的发展发挥了越来越突出的作用。2015年服务业投资增幅快于固定资产投资增幅7.5个百分点。3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内的重大项目有序推进。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03.33亿元,同比增长10.6%。消费品市场运行平稳。2015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.2亿元,同比增长11.3%。
社会事业日新月异。科技进步成效明显。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万多人。科技创新产出大幅度提升,突破亿元大关。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0%,创成“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”、“省知识产权示范市”。2015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为2.02%,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506.1亿元,增长26%,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6.5%。实施省级以上科技项目31个,签订各类产学研合作协议52项。教育事业均衡发展。学校总数50所,招生1.07万人,在校生4.58万人,毕业生1.21万人,幼儿园在园幼儿1.16万人。学前教育向普惠方向发展,2015年创成省示范幼儿园、优质幼儿园25所,新建、扩建幼儿园5所。义务教育向均衡方向发展,义务教育入学率、巩固率均达100%。高中教育向优质方向发展,高考本二以上达线率近50%。卫生事业日趋完善。全市拥有卫生机构194个,卫生技术人员2349人,医院床位数1832张。全市114个村卫生室全面完成标准化建设任务。市人民医院、妇幼保健院通过二级甲等综合医院、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复评验收;市中医院创成二级甲等中医院。宝华、后白、白兔等卫生院和崇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,创成省级示范乡镇卫生院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。